近年來,燕麥作為一種健康的早餐選擇,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。然而,最近出現了一些關於燕麥的負面報導,甚至有傳言稱燕麥是「害人精」。針對這一現象,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院士也出聲回應,並分享了他對長期食用燕麥的研究發現。
鐘南山院士指出,燕麥本身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穀物,富含膳食纖維、β-葡聚醣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對降血脂、控制血糖、促進腸道健康等具有積極作用。長期食用燕麥當早餐,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確有益處。
但是,鐘南山院士強調,長期食用燕麥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,尤其是對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。他通過研究發現,長期食用燕麥後,部分老年人出現了消化不良、腹脹、甚至營養吸收不良的情況。
原因主要在於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漸衰退,對於膳食纖維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。過量攝入膳食纖維,反而會加重腸胃負擔,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。更令人驚訝的是,研究還發現,長期食用燕麥後,部分老年人的骨密度出現下降,這可能是由於燕麥中的植酸影響了鈣的吸收。
針對這一情況,鐘南山院士建議,老年人可以適量食用燕麥,但不能過量。同時,應注意搭配其他富含蛋白質、脂肪和鈣質的食物,以保證營養均衡。例如,可以在燕麥中加入牛奶、雞蛋、堅果等,以增加營養價值。
此外,鐘南山院士還提醒,不同種類的燕麥,營養價值和消化程度也不同。建議選擇易於消化的燕麥,如即食燕麥片或快煮燕麥片。對於消化功能較差的老年人,可以選擇將燕麥煮成粥狀,更容易消化吸收。
總而言之,燕麥並非「害人精」,而是一種營養佳品。但對於老年人而言,應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食用,並注意搭配其他食物,以保證營養均衡。盲目跟風,過量食用,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